分节阅读 282(2/2)
“王爷,吴神医交代了,不让我喝酒,那就只有茶水了,你可不要见怪。”
“客气什么啊,就算什么都没有,咱们都能聊一个通宵”
“是啊,王爷对黄某的脾气,相见恨晚啊”
黄得功一面说着,一面给顾振华摆上了茶杯,像模像样的倒了一杯茶。
顾振华笑着拿了起来,品了一口。
“不错,是信阳的毛尖,这个茶清心明目,老兄是懂行的人啊。原本我还以为老兄会喜欢更浓烈的铁观音呢”
“我哪懂茶啊,这是吴神医让我喝的,不过喝了一些日子,到真有些感受出来。当官就像泡茶一样,泡得时间短了不成,泡的长了也不成,总要正好才行。黄某今年也快过了半百了,在疆场征战,留下了一身病痛。如今封了侯爷,我也没什么奢望,过些日子就准备告老还乡。以后军国大事,全要看王爷了,我就提前以茶代酒,恭祝王爷早日恢复汉家江山”
顾振华顿时把眉头皱了起来,当初黄得功还和自己说要亲自打进北京,怎么转眼就换了说辞,还要告老还乡,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黄老哥,这杯茶我可不敢喝了,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是不是顾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
“王爷,你这是哪里的话,都是为了大明江山,黄某全都理解,咱们就不用多说了”
“慢着,老哥,你必须说清楚。顾某还就是这么一个较真的人,你要是不说,别指望我放你告老”
黄得功看顾振华说的恳切,他叹口气:“王爷,实话说了吧,翁之琪来找我了,他说军队要整编,心里头有些想不明白的。”
响鼓不用重锤,提到整编两个字,顾振华瞬间就明白了。他眉头紧皱,一摆手叫来一个随从。
“你去,马上把吴凯杰给我叫过来。”
“是”
不到一个时辰,吴凯杰小跑着赶了过来。
“王爷,侯爷,你们二位这么清闲啊,是想找我喝茶吗”
“喝茶怕你没有这个福气了。你给说清楚,军队整编的事情弄得如何了”
吴凯杰注意到了顾振华的神色不对,他也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说道:“目前已经有了眉目,王爷前番提出过三大军团的设想,这次也是依照这个路子来的。要在团一级的建制上面增加旅级编制。河南方面设立十二个旅,两淮八个,湖广是六个,另外水师编排成三大舰队,分别是”
“不要说这些”顾振华摆手说道:“说人事的安排,你把一碗水端平了吗”
吴凯杰大吃一惊,急忙说道:“王爷,天地良心,卑职可不敢在这种事情上以权谋私啊
所有将领均是德才兼备,能力突出,是独当一面的大才。”
黄得功叹口气,道:“吴参谋,咱们一起出生入死,黄某也就不瞒着你了,翁之琪找到了我,说你把黄某的老部下都派做了副手,还搞什么调换,要把他们从一线赶出去,有没有这个事情”
“胡说八道”吴凯杰顿时瞪圆了眼睛,“我的名单这两天刚刚拟出来,翁之琪怎么可能得到消息,还大老远的跑来告状,难道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顾振华不耐烦的摆摆手:“吴凯杰,你别管消息是怎么流出去的,我只问你一句,有没有黄侯爷说的这些情况”
吴凯杰也吓了一哆嗦,偷看看看顾振华,微微点头,然后又摇摇头:“王爷,卑职是把黄侯爷的一些部将调到副职的想法。不过我可不是要打压他们,而是这些人对安的战法训练还不熟悉,准备先让他们熟悉适应之后,再调到一线部队。卑职这么安排也是用心良苦,毕竟黄侯爷的部下在旧军多年,没法很快适应新的军制,不得不如此”
黄得功一听,笑道:“王爷,吴参谋说话也有道理,任人唯贤吗黄某那些部下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我都没有意见”
黄得功说的客气,可是在他的眼睛,明显也闪过了一丝不快。这种事情放在谁的身上,恐怕都没法坦然接受。
顾振华也是眉头紧皱,任人唯贤没错,可是也要讲究派系平衡,至少不能让外人说出什么来。顾振华可不想学某位高田炮兵联队的马夫,搞什么嫡系杂牌,弄得军队离心离德
“黄兄,顾某向你保证,绝对没有打压的意思,但是为了保证战斗力,有些整编又势在必行”
黄得功点点头:“王爷,不用解释了,黄某的部下不堪用,就果断的刷下去,也免得影响了大局,把军队交给你,黄某就是相信王爷。”
“不,黄老哥,顾某不能对不起朋友,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帮着你解决”
吴凯杰眼珠转了转,突然说道:“王爷,侯爷,卑职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这次有麻烦,说到底一句话,就是僧多粥少。因此卑职想着,能不能再辟出一个军团,给大家更大的舞台”
“说具体点”
“是”吴凯杰道:“卑职以为东江镇还是空缺,眼下主要袭击鞑子的后方,立功不难。下一步还可以在海外拓地,有本事就算占地为王,也不是不可能。”
顾振华顿时眼前一亮:“国内的格局就这么大,难免要受委屈,如果到了海外,局面大不相同,黄兄,你看怎么样”
第三百七十四章一个机会
在荒凉的原野上面,有几百个人骑着骡马,快速的逃跑。这些人多半都衣不遮体,手脚之上,全都是冻疮,被寒风吹袭,浑身瑟瑟发抖。
马背上放着大大小小的布包,还横着铁锹锄头一类的农具,甚至有人还带了大铁锅。
“刘哥,前面有个山坳,咱们先去避一避,吃点东西吧”
领头的人骑在一匹大青骡子上面,向着四周看了看,点点头。
“好,不过动作可要快点,小心鞑子追上来。”
这伙人到了山谷之中,有人捡来了不少干柴,铁锅加起来,没有水,只能拿来一些积雪。
水烧起来,他们又拿过了一个小口袋,倒里面一点粮食,撒了一些乌七八黑的盐巴。
“省着点用啊,要到河南,还要跑几百里呢要是没了粮食,咱们都要饿死在半道了。”
“啊”
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看了看领头的人,问道:“刘叔,那么远,还去河南干什么啊到了河南,真的就能过好日子吗”
领头的人毫不犹豫的点点头:“你还太小不知道,刘叔当年就是河南的军户,去辽东打仗,结果被鞑子抓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我告诉你啊,到了河南,拳头大小的馒头随便吃,猪肉管够,官府的老爷也和气,不打人,不骂人,老老实实耕田,有个两三年,大家伙就能成家立业,好好过日子”
听着首领的保证,这些人全都来了精神,大家瑟瑟发抖的捧着能照出人影的粥碗,一面喝着。一面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唯有首领还有一个中年人坐在了一旁,他们脸上显然没有那么轻松。
“刘哥,咱们在河南过的什么日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真怕啊。从屎窝挪到了尿窝,拼着命的逃出鞑子的手掌。到底有什么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