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518

分节阅读 518(2/2)

目录

“安德烈雅奴阿列维奇维辛斯基,苏俄政府的总检察长,在三次公审之中,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其中的一次公审中,他就曾这么说过”

话声稍微一沉,方佐民用嘲弄的口吻说道。

“这些被告,就像疯狗一样,请求法院判决这些血腥的狗强盗死刑,一个也不能放过。被告惟一的用处,就是作为粪便洒在苏维埃大地上。而在我们的头顶上,在我们幸福的国家的上空,我们的太阳将依然明亮而喜悦地闪耀着它那灿烂的光辉。我们,我国人民,将继续在我们亲爱的领袖和导师伟大的斯大林领导下,沿着清除了旧时代最后的垃圾和污垢的道路前进”

看着有些瞠目结舌的王义武,方佐民的语气中带着些感叹。

“在法庭上,他常常以漫骂取代理性的分析,以对领袖的吹捧作为不容辩解的诉词,无耻吗确实,但,在另一方面,正是这个维辛斯基为大清洗提供报理论依据,比如说,刑法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口供是证据之王,至于正义,他却自称从不相信所谓的正义,在他看来,法律,不过只是工具,一个用于镇压反对者的工具罢了,在过去的几年间,苏俄的法律体系,正是以其这一思想为基本,”

法律不再是维护正义的基石,仅仅只是领袖的意志与工具,听在王义武的耳中,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在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内,王义武修读的正是法律专业,实际上,原本他曾立志作为一名律师,但是机缘巧合下,却成为了一名情报官员。

“从936年到93s年在莫斯科进行了对部分原高级领导人的三次公审。被告人被控与西方列强阴谋刺杀斯大林和其他苏俄领导人、解体苏俄以及设立资本主义社会。这三次公审实际上标志大清洗的开始与扩大化,现在,维辛斯基再一次出现在法庭上,参与新一轮的针对前领导人的审判,再考虑到我们获得的其它情报,可以断定的一点是”

指着桌上的报纸,手指点着那篇并不大的新闻报道,方佐民作出了他的判断,实际上,对于“大清洗”的关注,除去中国之外,在许多西方国家,几乎从没有相应的报道,即便是在中国的报道,亦曾被指责为“资本家和他的走狗们对苏俄别有用心的污蔑”。

或许,其它国家可以不去加以关注,但作为他的邻居,一个受其威胁的国家,方佐民却不能不去关注这一切,关注“大清洗”带来的影响,同时借助这些资料,去影响以及左右国内亲苏知识分子。

“大清洗,又一次开始了”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方佐民禁不住长叹一口气。

“方参赞,那么,这场新一轮的“大清洗”是否与我们有关系呢”

联系到那些监视着大使馆的苏俄特工,王义武有些疑惑的问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苏俄对中国的态度变化是极为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在蒙古一带的冲突开始时,苏俄对中国的态度是敌视的,甚至将中国外交官视为“敌国外交官”,而现在,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却又在千方百计的修复着与驻苏使馆之间的关系,这个周末的大使馆招待会,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亦会前来参加,这一切无不表明着苏俄官方对华态度的变化。

“这一切,只能表明一个问题,现在,相比于外部的威胁,斯大林本人更看重的是来自内部的威胁,或许,在他看来,现在内部的威胁对于苏俄而言,才是最为致命的,至于我们”

沉思片刻,方佐民又一次审视着今天的情报汇总,这份情报将在加密后发往国内。

“却是可以外交解决的外部问题罢了。”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方佐民走到窗边,透过满是冰霜的玻璃窗,他似乎看到了内务部的一辆辆窗户涂黑的“黑乌鸦”在莫斯科、在苏俄的街道上奔行着,随着敲门声的响起,无数的人被逮捕了,然后在秘密警察的快速审判中,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人们被处决,被流放。

第三百六十三章棘手之事

在苏俄的报刊上常常出现千篇一律的说法。

“这是公平的审判,这是人民的意志的体现。”

实际上呢

每一个了解莫斯科政治学的人们都知道,所谓的“人民的意志”不过只是虚假的、甚至原本就充满讽刺意味的言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用“这是领袖的意志”无疑是更为准确的。

只不过,人们总喜欢用华美的词藻去掩盖这一切,人民即是领袖,领袖即是人民,或许,这才是正确的,尽管领袖只有一位,但领袖也只需要一个,一个也就足够了。

领袖的意志是必须要服从的,领袖是从不会犯错的。几乎每一个人,每一名官员都必须要牢记这一点,否则等待他的恐怕就是内务部秘密警察的快速审判,地下室内的快速处决或者西伯利亚的“农场”。

在过去的几年间,莫斯科的官员们,快速适应着这种变化,对于环境的变化,人们总是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而在过去的几年间,热情高涨的人民群众进入相互检举揭发阶段;于是,苏俄各地都遍布着大大小小骇人听闻的阴谋和犯罪。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更多时候,是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他们战战兢兢等待那个恐际的敲门声,最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是邻居一家从此消失。

当然,对于这一切,作为领袖,斯大林是了解,否则他就不会在去年下令停止快速审判,但同样的,出于统治哲学的需求,他又需要人们对他产生这种敬畏,因为敬畏是可以带来忠诚的。

又一次,在这个深夜之中,斯大林几乎没有认真的审阅面前的报告,便在厚厚的一叠死刑审判书上签了字,而无一例外的,在这些审判书上,已经签下了莫托洛夫、贝利亚以及每一个人民委员的名字,而他的名字,则签在了最后一位,似乎,他只是在所有人都同意之后,才有些“无奈”的作出了签字,同意了大家共同认同的“审判结果”。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第一集团军群,确实发生了部队的大规模投降,许多胆小的指挥官,可耻的背叛了祖国,成建制的选择向中国人投降,但,也有一些部队,他们在陷入包围之后,选择了战斗,无疑,他们都是苏联的英雄”

毕恭毕敬的站在斯大林的办公桌前,贝利亚用委婉的,更准确的来说,是磨棱两可的言语,对第一集团军群的调查作出了“结论”,尽管这个结论并不见得符合领袖的需要,但这却是唯一“合理”的结论了,他相信最终,领袖会认同他的这一结论。

“这是必然的,在革命的道路上,有一些人背叛了革命,同样也有许多同志选择了牺牲,但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同第一集团军群取得联络呢”

盯视着贝利亚,斯大林话语看似有些疑惑,但是语气中却又带着不容质疑的意图。

“科学院的无线电学院士们给出的答案是,无线电是可以干扰的,如果中国人实施了干扰,前线的部队电台无法接收或发出信号,当然,这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并非不可克服的,也许,在这一技术领域,中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