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3(1/2)
子都抖动起来,不仅是胡子,浑身都颤颤巍巍的:“哎哟可了不得可了不得了”
“不能让人知晓的”夏鸿升连忙说道:“不如去您老家中坐坐。”
张老汉家里还是那般样子,满院子的木工东西,不过房屋显然翻过新,倒是比之以往好了不少。
“要说这家里能过好,都是托了升哥儿的福。那些餐车、马扎、折叠桌还有折扇,算是教老汉翻了身。”张老汉喜笑颜开,满脸的褶子挤到一起,进门便喊:“都出来都出来祖坟冒青烟今日有贵人来了”
喊了半天,也没见人出来。老汉有些尴尬,搓了搓手,说道:“兴许是都出去了。老大老二如今都学了老汉的手艺,恐怕是出去送东西了。小的都入了学堂,如今可真是好了,全都教进学。”
张老汉没有提及,夏鸿升也就没问张老汉他婆娘去哪儿了。当初,张老汉的婆娘总是给夏鸿升端水喝,如今,怕是已经没了。
夏鸿升坐下来同张老汉就在院子闲聊,一如当年夏鸿升去让张老汉,请他打餐车的时候。
从张老汉家出来,夏鸿升没再多留,当晚更没有在鸾州城住下,赶路便往洛阳去了。
未老莫还乡啊
第1230章贞观帝师
洛阳繁华,不亚于长安。
夏鸿升到了洛阳,去拜访了蒋国公府,家主人都出仕在外,不在家中,便也只是坐坐就走了。
火车汽笛鸣叫,有一种时空错乱之感。
夏鸿升坐在车上,看着人上上下下,感觉十分欣慰唐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他预想中的更强。
火车缓缓开动,隔着车窗,外面月台上有人招手作别,更令夏鸿升觉得时空错乱。
大唐的第一条铁路,第一列火车。
夏鸿升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长安城时候的感觉。
当年让他仿佛跨越时空,隔着一千三百年按在了同一堵墙上的城墙,早就已经换成了新的。
“公子,咱们先去哪儿”出来火车站,齐勇问道。
“先回家。”夏鸿升精神一振,说道。
话刚说完,却突然感到心中莫名紧张了起来。
这种紧张感伴随了夏鸿升一路,一直到泾阳。
只怕这便是近乡情更怯了。
鸾州、长安和泾阳,夏鸿升也不知道哪个才算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终究来自于一千三百年之后,或者几处都不是。
“郎君”一声呼唤,将夏鸿升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家门已在眼前,早先一步接到了亲兵传讯的家人此刻已经在家门外等候着了。
李丽质脸上带笑,却双目婆娑。
徐惠紧咬着嘴唇,激动不已。
月仙定定望着自己,手紧紧的揪着衣角。
幽姬好似松了口气一般,看着夏鸿升,须角眉梢都带着媚意,吃吃笑了起来。
夏鸿升也笑了起来,望着她们。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啊
故乡不是一个地方。故乡是人,是她们。
“我回来了。”夏鸿升走上前去,伸开了双臂,将她们一齐圈了过来。
将四女安慰一番,夏鸿升又走到了门前。
门后,夏鸿升的嫂嫂站在那里,一个劲儿的抹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灯结彩,摆开家宴,满堂欢庆,大被同呃,互诉衷肠
一连几日过去,夏鸿升清早起来不禁扶腰苦笑。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啊
也该是时候去长安了。
重着战铠,点令部曲,亲骑战马,向君缴命。
长安城外,李世民亲自相迎。朱雀街上,一百零八鼓次第传开。
城中百姓夹道欢呼,大唐将士高呼万胜。
太极殿上,李世民走上御座,扫视群臣。
一声宣号,夏鸿升率几个将军走入大殿。
“大食无礼,欺辱大唐。臣奉旨讨伐,出万里而击之。所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大食兵败国除,特来缴令”夏鸿升上前殿前,朗声说道。
李世民自然是安抚一番,然后待大军归来,各行封赏。
大军归来之日,长安解除宵禁七日,开放皇城,全城大庆,以贺将士们万里灭国之功。
“泾阳县公、太子少师、冠军大将军夏鸿升,先有新法之功,后有万里灭国之功,近有寻得数百良种之功,此皆为举世之功业,当重赏之,擢镇军大将军,加上柱国,进秦国公夏鸿升教化大唐,以使大唐有今日之盛,赐称帝师,以彰其教化之功。”
王德的声音响彻太极殿,群臣一片惊叹。
镇军大将军,上柱国都在意料之内。进封国公也在意料当中。
却不曾想竟是秦国公
大唐封过的国公、王爷都不少,可这封在了秦国的,大唐到如今却只有过一位,便是那太极殿御座上面坐着的那位曾经的秦王、天策将军,如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
更别说还赐称帝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