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辽东钉子户 > 分节阅读 203

分节阅读 203(2/2)

目录

“大人,通政使魏广微大人求见”

“快快有请”张恪笑着说道。

魏广微迈步走进张恪的书房。向四周看了看,雪白的墙皮,除了行军地图之外,一点名人字画都没有。

“张少保如此俭朴。实在是堪称百官的表率,下官实在是佩服”

“哈哈哈,魏大人。这可不是我节省,实在是来不及布置。若是魏大人愿意,能不能给我写几幅字,装点门面啊”

魏广微一听受宠若惊,惶恐说道:“少保能看上下官的字,实在是我的福分,回头我就给大人送来,要多少有多少”

“那我就愧领了”张恪并没有推脱,他知道魏广微前来肯定是有事相求,收了礼物正好让他安心。

“魏大人,张某是军人,喜欢直来直去,你有什么事情只管说就是了”

“是是是”魏广微连忙点头,沉吟酝酿一下,然后说道:“张少保,实不相瞒,下官身为通政使,以往东林党势大,有些弹劾他们的奏折被压了下来。下官和他们的确不是一党,只是,只是”

魏广微偷眼看看张恪,一副你懂得的表情。

“魏大人,是不是有人攻讦你”

“没错没错,下官特意来求张大人帮忙,您若是能帮着说句话,下官感激不尽”

“东林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胡作非为,的确要整治,不过也不是谁都是东林党。回头我知会魏公公一声。”张恪的印象之中魏广微似乎不是东林的,好像这位还投靠到了九千岁的门下,因此毫不犹豫同意了。

“多谢张少保”

魏广微没有料到张恪这么好说话,准备的银票根本没用上。看来张恪和外面的传言不一样,似乎值得深交。

魏广微想到这里,笑道:“张少保,下官斗胆请问,你下一步准备如何”

“魏大人,我已经写好了练兵的方略,马上呈交圣上,我就回辽东练兵打仗了。京里纷纷扰扰,温柔福地,住常了就怕消磨了意志。”

通政使管的就是群臣奏折,下情上达,张恪没必要瞒魏广微什么。

“张少保志存高远,下官佩服。不过练兵就离不开饷银,如今户部尚书李汝华年纪高迈,又和叶向高过从甚密,少保若是练兵,怕此人从中掣肘”

响鼓不用重锤,张恪瞬间明白了魏广微的打算,敢情他是盯着户部尚书的位置。

天启让魏忠贤和东林斗,让张恪专心练兵,对付老奴,既是保护,也是限制,不让他过分插手京里的事务。

不过户部尚书掌管天下的钱粮,位高权重,而且日后每年辽东几百万的粮饷,天文数字,如何分配全在尚书大人的一心,不能不重视啊

“魏大人,尚书高官,张某说话的分量也不大。”

魏广微心立刻悬了起来,不过张恪接着说道:“我尽力试试,成败可不保准。”

“张少保能帮着说话,下官就感激不尽了”

两个人又寒暄了半天,魏广微起身告辞,张恪让马彪送他出去。

“不敢劳烦梅久先生,我自己走就是”

送走了魏广微,马彪又回到了书房,张恪闭目思索着,突然问道:“马彪,你什么时候改名了”

“没有啊”马彪挠挠头,解释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魏大人问我好什么。我说美酒,他就这么叫了,这帮文人真奇怪好好的非要起外号”

张恪眉头一皱,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号真是好”

马彪一头雾水,不解地问道:“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恪微微摇头:“宰相门前七品官,你小子高升了”在地上走了两圈,张恪说道:“马彪,你去当个千总吧,跟在我身边。早晚让官场的一套把你腐蚀了”

多了一个盟友,张恪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转过天,他给天启上了奏折,然后又去面见老师洪敷敎,把魏广微的事情说了一下。

预料之外,情理之中。随着东林党被压制,宦官和武将的地位势必上升,张恪有实力。有圣眷,已经足够立山头了。

“永贞,你在辽东好好干,为师在京城一定多帮辽东说话。争取早日平定建奴”

师徒两个辞别之后,张恪就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出山海关,直奔义州而来。

此时已经是四五月份,道路两旁的农田已经播种完毕。满眼都是鲜嫩的绿色。

不过今年有些特殊,出了山海关,两边田地多半荒芜。茂盛的野草蹭蹭蹿起,十里八乡,田里见不到几个农夫。偶尔有人干活,也是上了年纪的。

宽阔的路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甚至几十人,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向关内逃荒。

无农不稳,一个地方农夫没法生存了,官府和军队也撑不了多久。辽东的惨败加剧了难民潮,是本来人口就不充足的辽东变得更加空旷荒凉。

升官的喜悦早就被张恪抛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的面前,巨大的烂摊子等着收拾,想到这里,张恪就觉得脑仁疼。

随着大军前行,进入了锦州境内,总算是换了一番景象,道路两边农田整齐,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辛勤的农夫在田地除草劳作,顶着炽热的太阳,没有一丝放松。

田埂上不时有巡逻的民兵走过,虽然气氛有些紧张,但是大家还各尽其职。张恪总算是有了一点安慰,看来建立田庄的做法还是对头的。

一路上怀着重重心事,张恪带着人马到了义州城外,离着老远看去,就见到城门外人山人海,黑压压的望不到头。

大家都翘起脚尖,伸着脖子张望着。

“回来了,回来了大人回来了”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他们心中的大人只有一个,给了他们安宁,给了他们土地,这位大人就是他们的天。

不久之前,他们就听到传言,说是张大人在辽东殉国了

那种滋味简直就像是天崩地裂一样,多少刚分到土地的百姓战战兢兢。世家大户重新招呼打手,磨刀霍霍,准备反扑。

当听说张恪还活着的时候,老百姓们喜极而泣,他们跑到所有的寺庙,磕头还愿,感谢菩萨保佑。

张恪在,天就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