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要做首辅 > 分节阅读 730

分节阅读 730(2/2)

目录

杀人不死反成仇,这点道理还不明白吗

“师父,弟子当然明白,正因为如此,我才不能想您说的那么办。”

“为什么”魏良辅疑惑道。

“我扶持新君登基,他也有长大的一天,我废立过君王,他就会忌惮我,猜忌我,有朝一日,同样会下手的我不杀李氏,也不要指望万历能够感激我,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已经撕破了脸皮,唯有一劳永逸,彻底解决皇权至上的问题,把皇权锁起来,才能保证永远安全”

“虚君实相,依法治国”

一顿晚饭吃罢,魏良辅带着满腹的思量,回到了住处,他枯坐到半夜,缓缓起身,到了桌案前面,把油灯挑得明亮些,铺开了纸张,一边研磨,一边思量,足足半个时辰之后,老爷子才开始动笔。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直到天明,魏良辅揉了揉红肿干涩的老眼,将毛笔扔在了案上,长叹一声,“为师只能帮到这里了。”

作为全程参加审讯的魏良辅,老先生发表了一篇三千余字的长文,很快就被各家报社刊发号外,报童卖力大喊,抢购者如云而来,一时间洛阳纸贵。

几乎所有人都在如饥似渴,阅读着这篇充满真知灼见的雄文。

古往今来,皇帝良莠不齐,优劣参半,推究起来,能称得起盛世的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永仁宣之治。将天下大权尽数归于一人,一家,一姓,弊端百出,不可胜数。

以如今为例,李氏私心作祟,先帝顾忌脸面,优柔寡断。本是一家之中的冲突,放之寻常百姓之家,并非罕见。然则放之天家,则九州大乱,隆庆中兴几乎断绝,天下万千黎民,安危福祸,竟然系于一家,岂不谬哉

魏良辅大声疾呼,要废除秦制,废除一家一姓之权,天下大权归于天下之民,方能世世代代,永享太平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鸿儒大家,魏良辅的这一篇文章,迅速得到了各方的强烈回应,一时间批判皇权,反思历代得失的文章多如牛毛。

聚集在京城的士子书生,如饥似渴,苦读文章,更有人在茶馆西园,在街头闹事,画一块地方,就对着普通百姓宣讲。

这些年心学大兴,东南经常有这种情况,可是在京城,这还是头一次,大家讲的如痴如醉,听众也是恍然如梦。

那份热度,就算当年海瑞上书,何心隐抛出明夷待访录,也比不过万分之一。

更难能可贵的是,人们不再是只是批评,只是痛骂,更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法比皇帝大,内阁统帅九州万方,阁老从能臣干吏之中选拔,所有大学士都有任期保证和限制,不能随意斥退,也不能恋栈不去

整个天下,正在快速向着唐毅希望的方向在发展,这些天被人们广为所知的皇太后李氏,也将接受公开审讯。

一个惊雷,在大明的天空炸响。

大家以为审到了厂公冯保,各种证据都指向了李氏,就已经够了,真是没想到,内阁的勇气和胆魄真是让人刮目相看,竟然连李太后都要受审

果真是了不起

士子们相伴着,赶到了大理寺,别说里面的旁听席了,周围的三条街道都堵满了翘首期盼的人。

和上一次升堂的时间差不多,足有五百名骑兵,押解着马车,从之前预留的通道进入大理寺。

李成梁骑在高大的龙驹上面,耀武扬威,虽然大家看不到车里面的李氏如何模样,但是这一幕却让所有人铭记。

律法如山,哪怕贵为太后,也不能幸免

从李氏出现在大堂的那一刻,唐毅已经赢了

第1083章真相渐明

李氏其实才二十七八岁,还不到三十,母以子贵,自从诞下了龙种,十年的光景,她也是贵不可言,气度非常,哪怕被关了两个月,李氏也风采不减多少。

布衣素服,清水素面,带着一股子人上人的味道。

这些日子,她接受了好几次的审讯,从头到尾,李氏都紧闭着嘴巴。令人惊讶的是对方也不动刑,也不杀她,什么废除太后尊号,打入冷宫这些标准动作也没有做。

似乎真的要撬开她的嘴巴,让她招认杀害隆庆的事实。昨天更是有人告诉她,要到大堂受审。

李氏简直觉得荒谬透顶,心说这帮文人是读书读傻了,还能脑筋被门抽了,竟然给自己说话的机会,那可就不用客气了,咱们拼一个你死我活吧

比起冯保,李氏更加自信从容,无论如何,她都是君,是头上的天,弑君的猛士从古以来都不少,但是能在道理上讲过君主的,还没有出生呢

坐在马车里,李氏就能听到外面人声鼎沸,一看人数就不少。李氏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她也知道,在读书人心中,三纲五常是比命都重要的东西,当年文官们就为了一个名分,竟然和嘉靖斗了二十年。

哪怕左顺门血流成河,文官也死心不改。只要自己抓住纲常二字,就没人能动得了她

从马车上下来,李氏迈着从容的步伐,来到了大堂之上,扫视了一眼上面坐着的海瑞,还有两旁的人等,哼了一声。

“哀家是要给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下跪,还是磕头啊你们受得起吗”她讥诮地嘲讽道。

两旁的人都是一阵变色,海瑞不以为意,冷笑道:“朝廷最新修正了刑律,规定日后审案,不必下跪,也不许屈打成招,凡事以证据为先,以理服人,不准以力服人。不管是谁,日后上堂受审,都有一把椅子,来人,给她搬过来。”

说话之间,有人搬来了一个方凳,放在李氏的面前。

的确没有特别准备,就是普通的松木,也没有垫子,李氏看了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朝廷哀家不知道,皇帝恐怕也不知道,你们一群乱臣贼子,也配称朝廷吗”

“好大胆子”有官员站起身,就要驳斥李氏。

海瑞摆了摆手,让他少安毋躁。

“新的律令,由刑部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