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崛起1892 > 分节阅读 250

分节阅读 250(2/2)

目录

明治天皇一脸疑惑的问道:“喜讯什么喜讯”最近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没有大的行动,不知道有什么喜讯。

伊藤博文急声说道:“天皇陛下,是英国人英国人愿意和我们联合在一起对付林大鑫了,这是英国驻日本公使送来的协议,如果我们日本同意这份协议,英国海军将会和我们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一起,为我们派往远东省以及南朝鲜的运输船,进行护航。”

随后伊藤博文把一张纸递给了明治天皇。

“还有这样的好事”明治天皇惊诧的接过了英国人要和日本签订的协议。

协议上说,为了维护英国和日本长久以来的友谊,在日本在和林大鑫冲突的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将派出军舰,对日本运送人员、武器弹药和物资的运输船,和日本海军进行联合护航,如果遇到东北海军的阻拦,英国皇家海军会和日本海军一起,给东北海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但是英国皇家海军不会主动对东北海军发动进攻,他们的任务只是护航,所以日本需要支付给英国人一笔象征性的护航费用。

明治天皇看了一下英国人要求的护航费用,真的只是象征性的,只要求5万英镑。

明治天皇顿时惊喜万分,不过他纳闷的问道:“伊藤君,英国人这是为什么这等于是白白帮助我们对付林大鑫”

伊藤博文笑着说道:“从英国驻日本公使那里我才了解到,林大鑫那个狂妄的家伙,竟然主动招惹了英国人,他派出了一支号称南非志愿军的部队,远赴万里之外的南非,帮助南非的布尔人和英国陆军作战,给英国在南非的陆军带来不小的损失,英国人是借助我们的手,来教训林大鑫,这也是那个林大鑫自找的,不过对我们大日本帝国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明治天皇一听,激动的挥舞了一下拳头说道:“那个林大鑫狂妄的好啊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那个林大鑫刚刚击败了俄国人,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竟然会去找英国人的麻烦,哈哈哈,这可真是天照大神保佑啊”

伊藤博文接着说道:“这一次英国人虽然不准备正式和林大鑫进行战争,不过他们这次为了给林大鑫留一个深刻的教训,不但英国亚洲的舰队会帮助我们日本运输船护航,英国还会从本土派遣一支庞大的远征舰队,来到亚洲加入护航的行列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又回未来时空

在日本东京的皇宫中,明治天皇知道了英国人决定插手日本和林大鑫之间的战争,虽然只是愿意为日本运输船进行护航,但是也让明治天皇这几天因为战事的苦闷一扫而光,而且使得明治天皇最大的担心消失了。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之后,日本支那北方派遣军第三批登陆部队遭到重创,近百艘运输船被击毁,已经登陆的日本支那北方派遣军十几个师团,面临海上通道被截断的危险。

日本正犹豫是否派出海军的联合舰队,保证支那北方派遣军海上通道的畅通,那样的话,联合舰队很可能要面对东北海军主力的攻击。

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对马岛附近的海战中,已经败于东北海军3支舰队一次,再和东北海军的主力遭遇,联合舰队能取得胜利吗明治天皇对于结果持悲观的看法。

现在有了英国人承诺的护航,至少日本可以继续往林大鑫占据的远东省派遣援军,以及运送弹药物资等补给。

明治天皇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道:“伊藤君,你马上和英国人签订这份协议,另外英国人的海军什么时候能过来我们需要尽快给支那北方派遣军送去援军和补给”

伊藤博文说道:“驻日本的英国公使说,只要我们签署了协约,英国海军在香港的舰队,马上就会派往我们日本,大约只需要4天时间,而随后英国海军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也会在10天内派往我们日本,最后英国本土过来的远征舰队也会在1个月内抵达我们这里。”

明治天皇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时间还来的急,我们等英国人的海军来了。就给在远东省登陆的支那北方派遣军,送去弹药物资补给。以及32万名补充的预备役官兵。”

林大鑫拒接了英国驻大清公使欧格纳代表英国提出的3点无理要求,说实话林大鑫有些后悔往南非派遣志愿军了,当时只是脑袋一热就想给英国人添麻烦,没有想到麻烦最后转到自己的身上了,不过覆水难收,现在让林大鑫答应英国人的3点要求,他是万分不会答应的,有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林大鑫正是这种人。

特别是战胜俄国人之后。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5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从大清手中接管的新疆,使得林大鑫麾下地盘扩大到上千万平方公里,拥兵数百万,治下百姓超过5800万,让意气风发的林大鑫更加不可能面对英国人服软。

虽然林大鑫对强大的英国海军充满了忧虑,毕竟那是世界海军的霸主,不过林大鑫很快把这种担心放到了一边,他现在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至于什么强大的英国海军,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林大鑫折腾出来这么庞大的东北海军,也不是白给的。而且英国人不可能把全部的海军都派到亚洲来对付自己吧

至于重要的事情,是林大鑫准备返回未来时空去看一看,现在林大鑫的4位妻子都知道了他这个最大的秘密。丁雪珊和杜娟是林大鑫早就告诉了他们,何月就更不用说了。她就是因为穿越戒指的异常,被带到大清朝的。而刘秀梅这个当初算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