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砸进纷乱中 > 第264章

第264章(2/2)

目录

“呃,不是,我是想……”

“没钱!”

“不是,我想要……”

“脉动自己买去,一天到晚就知道歪!你的那篇文,非被你歪出太空不可!”

呃,好吧,果然是熊妈,狗熊跑去买脉动中……

力微自己崩了,倒是痛快了,留个烂摊子给后代们。

力微的儿子章皇帝拓跋悉鹿立、章皇帝的小弟弟平皇帝绰立、沙漠汗的小儿子思皇帝弗立。

之后是力微的儿子昭皇帝拓跋禄官立,将其率领的鲜卑部族分为三个部分:

拓跋禄官自己居东面,在上谷(今内蒙察哈尔怀来县东南)北面,濡水(今滦河)源头西面,东接壤宇文部。

沙漠汗的长子桓帝猗?,统领一部分,居代郡的参合陂北(今山西大同东南,也有说是阳高县东北)

桓帝的弟弟穆帝猗卢,统领一部分,居住在定襄的盛乐故城。

自拓跋力微以来,拓跋氏都与晋室友好相处,但,到了他们这辈时,情况变了。

穆帝猗卢离开并州,迁徙混杂而居的胡人,北迁徙到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城)、五原(今内蒙绥远五原县)、朔方(今内蒙绥远临河县境)。

又西渡黄河,攻击匈奴、乌桓的各部落,并将其击败。

自杏城以北八十里到原长城,夹道立碑,与晋朝分界而治。

从这时开始反叛晋室,掠夺晋室的边民。

《晋书地理志》载:

后汉灵帝末,羌、胡大幅侵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的人口,皆被转移、分散。到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州划入冀州。

可见当时并州的人口,恐怕都被掠完了。

魏黄初元年(220年),复又置并州,但陉岭(今雁门山)以北,全部丢弃,直到晋,也是如此。

所以,这三郡——应该是指穆帝所去的云中、五原、朔方,在当时都是戎狄之地。这也是之后刘琨放弃陉北,只迁徙了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这五县民众的原因。

拓跋猗卢又越过漠北去溜达,用刀枪棍棒,向西面各国问候了一番。经过五年的时间才回来,投降归附他的有三十多个国家。

拓跋氏的势力由此开始发展,晋与匈奴相争时,都想着利用拓跋氏为自己所用。

拓跋氏终于翻身了,有了与诸强国谈条件的筹码。

天下之忧患,皆因中枢丧失了统治能力。中枢丧失统治能力,虽有诚臣,也是无能为力。

惠帝即失去统治能力,怀、愍二帝又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尴尬境地,在南方的元帝,又断绝北略的念头,于是乎,除了河西(张氏统辖下的凉州)的一隅外,都被异族所蹂躏。

元帝在大兴初,被石勒所逼,率领其从属数百人,从许昌渡江往东,遁走。

自初平以来(初平,是指晋室平了孙吴吧),久经丧乱,民力衰败,朝廷的纪纲,也是极为颓败,朝廷的力量不能平定北方,仅仅足够退守南方以自保,这是大势所趋,并非一人、一事的责任。

喂喂,吕先生,咱能不能别双标?到晋室头上,就百般维护,到胡人头上,就各种贬损,咱能不能客观些?

此时,北方的征镇,以青州的苟曦,幽州的王浚为最强,而冀州刺史丁绍,也能捕杀境内捣乱的羯族。

但,苟曦在石勒攻打阳夏时,被石勒给咔嚓了,不久丁绍也去世了,尽管王斌继了他的位,之后又被石勒给咔嚓了,王浚兼并了冀州,但其实力,自守都困难。

看来这个石氏,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王弥进入洛阳后,纵兵大肆掠夺,刘曜不准,王弥不从,于是刘曜斩王弥的牙门王延,王弥大怒,与刘曜领兵互相攻伐。

后,王弥在长史张嵩劝谏下,与刘曜合好。

不过,王弥因为刘曜先入洛阳,没有等待自己,已经对刘曜不满,想和好如初是不可能的。

在王弥向刘曜提出迁都洛阳时,刘曜不但不接纳,更是焚毁洛阳宫殿。更加让王弥不满,领兵向东,驻扎在项关(今河南省沈丘县)。

目录
返回顶部